信息化时代,“机不离手”已成常态,低头族随处可见,即使在过马路时也不例外。今年以来,多地陆续发布有关法规条例,针对行人“通过路口、横穿道路或是通过斑马线时浏览手持电子设备”这一现象进行立法规范,违反者将被处以相应罚款。那么我市斑马线低头族现象如何?该现象如何治理?连日来,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。
行人:会“分心”但习惯难改
(资料图)
6月8日,记者来到菱湖南路与龙眠山南路交叉路口,此时正值上下班高峰时段,人流量、车流量较大,在路口停留了二十分钟,发现多数市民在等红绿灯时都会通过浏览手机来打发碎片化时间,尤其是独自出行的市民,有时玩手机甚至未注意到前方已经亮起绿灯;部分市民在意识到绿灯亮起后暂时收起手机,但仍有市民在过马路时还会“分心”,一边过马路一边打电话或玩手机。
“我有典型的‘手机依赖症’,有时候过马路玩手机是下意识的。”市民王女士接受采访时说,“其实我还是比较警觉的,会担心这样不安全,但是就是习惯不好,一时半会儿很难改掉。”
论及多地对斑马线低头族的立法行为,王女士表示,适当的小额罚款是可以接受的,有益于督促行人培养良好的出行习惯。
同样,据记者观察,在等待红绿灯以及过马路时浏览手机、回复消息的电动车骑行者也不在少数。
车主:影响秩序成为道路隐患
在多地,相关法规中明确指出,若因行人在斑马线上浏览电子设备而妨碍车辆或其他行人通行,该行人就会受到相应处罚。
26岁的高女士由于上班地点离家较远,每天都需要自行驾车往返。“我经常遇到过马路时只顾看手机的人,绿灯亮了还需要按喇叭提示。每次碰到这些人,我不让也不好。我礼让行人,但是行人却在低头玩手机,这一点着实让我很生气,同样也耽误了其它车通行。”高女士说,“处罚过马路玩手机这一行为不仅有利于维护好交通秩序,也能让市民意识到过马路玩手机的危险性。”
在车主看来,行人、骑行者过马路玩手机直接影响道路秩序,同时亦不利于人身安全。过去,这一方面法律规范的主要制约主体是机动车驾驶员。当斑马线低头族也成为潜在的道路隐患时,或许可以“步步为营”,开始尝试推进相关约束性条例。
交警:目前仍以劝导为主
6月9日,记者在皖江大道与独秀大道交汇处看到,此处除常设交警外,还会安排交通文明劝导员进行值守。“看到有人过马路玩手机,有机会的话我们也会进行劝导。大多数人还好,基本都能意识到安全问题,跟他们说了之后就会把手机收起来。不过,这种劝导可能起到的效果只是当下的。”交警表示。
市民许先生曾做过一段时间交通文明劝导员,据他观察,过马路时玩手机的群体以外卖小哥居多,其次就是部分市民接打电话。需要等较长时间红灯时,低头看手机的人会多一些,主要还是以年轻人为主。“作为劝导员,我们看到一些违规行为就会进行劝导、制止,比如不戴头盔就会要求他立马戴上,行人不走斑马线也会稍加提醒。但是行人过马路玩手机的情况提醒得比较少,主要没有依据,口头上说一下,有些人可能还会觉得多管闲事。”许先生说。
律师:立法有益须明确界定
近年来,厦门、宁波、温州等地先后出台相关“文明行为促进条例”,对斑马线低头族加以约束。有人认为此举是“小题大做”,也有人认为这是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来规范出行者道路行为。对此,安徽中皖律师事务所张金金律师认为,地方立法对行人过马路玩手机的行为进行约束,从交通文明和公共安全的角度来说是有必要性的。
部分地区虽已有相关法规条例,但在具体施行过程中,是否存在困难?张律师表示,“这就涉及到‘取证’的问题。若要落实,则需要借助监控、机动车辆行车记录仪等设备来抓取行人浏览手持电子设备的照片;此外,要看行为本身是否真的存在影响车辆和其他行人通行的问题,比如有时候行人在等红绿灯时看手机,这一情况是否应该被纳入到处罚范围中来?这些都需要有明确界定。”
见习记者 苏轻舟 文/图